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强食品和农产品认证的后续监督和跟踪检查的通知

时间:2024-06-23 11:51: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食品和农产品认证的后续监督和跟踪检查的通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加强食品和农产品认证的后续监督和跟踪检查的通知


各有关认证机构:


2005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在《每周质量报告》以“绿色蔬菜真相”为题,报道了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在沈阳市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大量普通蔬菜,加贴“绿色食品标志”在超市进行销售的调查。国家认监委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报道的有关事实进行调查核实。


为了加强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有效性,国家认监委继2004年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后,于2005年10月21日召开了有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参加的“全国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标志专项监督检查电视会议”,部署开展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标志专项监督检查。各地质监部门出动29400多人次,检查销售场所820多个、产品5700多个。


从检查发现的问题看,冒用、超范围使用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1700多种。经初步分析,认证机构对获证产品和标志使用的实际情况,没有实施有效的后续监督和跟踪检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报道的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问题,既反映了企业的问题,也反映出相关机构对标志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保证加贴认证标志的食品和农产品确实是经过认证的,关系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从事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相关机构的工作质量。为此,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认证相关机构,要通过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发生的问题,举一反三,立即开展自查活动,重点是对已颁发的认证证书和相关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获证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跟踪检查,查找在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应当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对存在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企业,且不听从告诫或拒不履行认证义务的,要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或当地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依法查处。


各单位的自查工作应当在2006年1月底(2006年春节)前完成。自查的情况,请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一式两份)。


国家认监委联系人和电话:


注册管理部:李春光
电 话:010-82262766
传 真:82260757
认可监管部:陈 悦
电 话:010-82262743
传 真:82260736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6月30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其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前款所称林地系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零点二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经营管理等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有森林资源由其所属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条 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按照国家规定设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应当专款用于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改为其他林种。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或者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根据立地条件和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全省划分为渤海平原林区、鲁西平原林区、鲁中南山地丘陵林区、鲁东丘陵林区。
第六条 实行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使用制度。
出租、转让、抵押、拍卖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以及以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森林资源作价出资的,应当依法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由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制定林业总体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林业总体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及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登记造册,核发林权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权发证的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森林资源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适当增加。
第十条 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森林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制止、检举和控告。
在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植树造林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林业总体规划,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经批准的植树造林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时,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 植树造林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植树造林的年度计划确定责任区和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制。责任单位的植树造林任务,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下达责任通知书,予以确认。
植树造林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实行科学造林,加强管护,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当年造林的情况应当组织检查验收,除国家和省特别规定外,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计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积。
第十四条 植树造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公民,必须在本单位的组织下完成植树任务。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宜林荒山荒滩上植树造林,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六条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封育、造林、管护并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织封山(滩)育林。
封山(滩)育林的区域应当设立界标,封育期应当通告。
在封育期内,禁止放牧、割草、采挖草木根桩及从事其他危害森林资源的活动。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所辖区域内森林资源的消耗与增长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森林资源档案。
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林地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林地,必须用于发展林业生产,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第十九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进行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分批次占用或者征用的,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
用地规模范围外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逐级审核,报省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未经审核同意,不得办理其他审批手续。
经批准在林地内开采砂石和取土的,必须按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地点、面积和时间进行。
第二十条 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占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并不得修筑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占用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的,必须经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对沿海防护林,必须十分珍惜,加强保护,确需占用、征用或者临时占用的,必须报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批准。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占用、征用林地进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工程建设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森林植被恢复费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
森林植被恢复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需要采伐依法批准占用或者征用林地上林木的,应当凭省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向林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采伐。
第二十四条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人个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和森林防火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林的单位制定护林公约。
第二十六条 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等毁林行为。禁止移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内的树木。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应当用于植树和种草。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逐步退耕,植树和种草。
第二十七条 国有林场和有林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护林员,并落实管护责任制。
乡(镇)聘用的农民护林员的报酬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统筹解决。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业行政稽查队伍建设。林业行政稽查队伍负责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巡逻护林,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维护所辖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行使森林防火管理权,保护所辖林区内的森林资源,对可能造成森林火灾隐患的,有权制止和依法要求限期整改,根据国家森林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三十条 为林业生产服务设置的界桩、标牌及其他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毁坏。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五章 林木采伐利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采伐林木实行许可证制度。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放。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发证机关提交有关文件。采伐用国家贷款、周转金营造的林木,还必须提交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三条 审核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机关必须按照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一)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非抚育或者非更新性质的采伐的,或者采伐属于封山(滩)育林期、封山(滩)育林区内的林木的;
(二)上年度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三)上年度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第三十四条 严禁采伐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林木;严禁采伐幼树。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种子园、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第三十五条 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变更时,对原承包者种植的林木,应协商作价转让,合理保护,不得随意砍伐。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面积、树种、株数、采伐方式和期限实施采伐。
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采伐后,必须按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期限届满后,经验收未达到更新标准的,限期完成更新造林任务;达到更新标准的,发给林木更新验收合格证。
第三十八条 经营、加工木材,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木材经营、加工、收购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加工、收购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没有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
前款所称木材,是指原木、锯材、竹材、木片和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木材。
第三十九条 运输木材,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但国家统一调拨和农民自用的木材除外。
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方便、效率的原则,在大型木材交易市场、储运地、集散地派驻专职人员,负责木材运输证的审核发放工作。
第四十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
运输木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制止无效时,可以暂扣运输的木材,并立即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处理:
(一)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二)木材运输证的记载与实际运输木材不符的;
(三)木材运输证无效或者不合法的;
(四)运输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木材的。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有权对木材的收购、经营、加工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时,必须出示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改为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回生态效益补偿,并可处以所获取的生态效益补偿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转让、抵押、拍卖或者作价出资森林资源资产未进行评估,属于国有的,由国有资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集体所有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
森林资源资产损毁、流失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责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造林任务;逾期未完成的,可处以应完成造林任务所需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连续两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二)当年更新造林面积未达到应更新造林面积百分之五十的;
(三)除国家特别规定外,更新造林当年成活率未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
(四)植树造林责任单位未按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完成造林任务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在林地内进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进行工程建设等活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并可处以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罚款。
超过批准数量多占林地或者临时使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过度修枝及移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内的树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
倍至三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至五倍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或者毁坏为林业生产设置的界桩、标牌及其他设施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经营(含加工)木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对货主可以并处非法运输木材价款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运输的木材数量超出木材运输证所准运的运输数量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运输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规定不符又无正当理由的,没收其不相符部分的木材。
使用伪造、涂改的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并处没收木材价款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承运无木材运输证的木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处运费一倍至三倍的罚款。
第五十条 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四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2000年6月30日

吉林市机动车辆暂行管理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机动车辆暂行管理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动车辆管理,维护正常交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辆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轮式拖拉机和轮式专用机械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内机动车辆的管理。
第四条 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本辖区机动车辆的管理部门,按分工负责本辖区机动车辆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都应教育本单位职工、学生、军人遵守本办法。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劝阻、检举、控告交通违章行为的权利和遵守交通法规、依法维护交通秩序的义务。

第二章 车 辆
第七条 凡从外地购置车辆的,须在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落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对车辆检测合格后,方予办理落籍手续。
尚未落籍的车辆不得转手买卖。
第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车型或用途分类发放专用号牌。
车辆证件和号牌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厂家制作。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涂改、伪造、生产各种车辆证件和号牌。
地方车辆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车辆号牌、证件须按大军区的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准使用。
地方车辆不得使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车辆号牌、证件。
第九条 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个体机动车辆,每月须按时到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一次;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企事业单位机动车辆,由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每月检验一次,经检验合格核发“月检合格证”后,方准上路行驶。
报废、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第十条 外地驻吉单位(含施工单位)在本市使用的机动车辆,须在车到本市十日内到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通行手续后,方准上路行驶。
第十一条 轮式拖拉机或拖拉机改装的农用运输车辆在城市建成区内,必须按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第十二条 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得从事客运出租活动。

第三章 驾驶员
第十三条 机动车辆驾驶员每月必须按规定接受一次集中安全教育。
企事业单位机动车辆驾驶员的集中安全教育由本单位负责组织。
个体机动车辆驾驶员的集中安全教育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分工负责组织。
第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因违章被扣留驾驶证副证的,应持驾驶证正证和《交通管理暂扣凭证》驾驶车辆,仅凭正证不得驾驶车辆。
机动车辆驾驶员因肇事和违章,被同时扣留驾驶证正证和副证,仅凭《交通管理暂扣凭证》或《交通肇事暂扣凭证》不得驾驶车辆。
第十五条 持地方机动车辆驾驶证的驾驶员,不得驾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车辆;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的驾驶员,不得驾驶地方车辆。
第十六条 残疾人不得驾驶设计时速20公里以上的机动车。

第四章 车辆行驶与停放
第十七条 出租车、招手停公共汽车在城市建成区的繁华路段行驶时,须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落车点停车载客。
出租车、招手停公共汽车不得在道路中间停车载客,不得在道路上随意掉头。
第十八条 机动车应在指定停车场或指定位置停放。
主要街路、江桥桥面、立交桥上和涵洞内不得停放机动车辆(执行警务、抢险、救灾、救护、施工任务的车辆除外)。
第十九条 机动车辆在主要街路、江桥桥面、立交桥上和涵洞内发生故障不能行驶时,应立即报告附近的交通警察,并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按其限定的时间自行将车移开。

第五章 处 罚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检测、落籍手续,买卖没有落籍车辆的,责令限期申请检测落籍,并分别处以买卖双方交易额百分之一的罚款。超限期仍不申请办理落籍手续的,加倍处罚。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擅自涂改、伪造车辆证件、号牌的,处以一百元至二百元罚款,并吊扣一至六个月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吊扣六至十二个月驾驶证,同时滞留车辆。擅自生产车辆号牌的,按公安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四款、第五款规定,地方车辆擅自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使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车辆号牌、证件的,对当事人,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营业性客货运输机动车辆不按规定接受月检的,驾驶报废车辆、检验不合格或未办理通行手续车辆的,处二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警告,可并处吊扣一至三个月驾驶证。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轮式拖拉机或拖拉机改装的农用运输车辆在城市建成区,不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的,对驾驶员处三十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可单处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按吉林市人民政府第三十九号令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驾驶凭证不全驾驶车辆的,对驾驶员处五元罚款或警告。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规定持证驾驶车辆的,对驾驶员处一百元以下罚款,对地方驾驶员可并处吊扣四个月以下驾驶证,部队驾驶员交由所在部队处理。
(九)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吉林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出租车、招手停公共汽车不按规定落车载客,机动车不按规定临时停车的,处五元罚款或警告;随意掉头的,对驾驶员处二十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可单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机动车发生故障不按规定报告并移开,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的,对驾驶员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也可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下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可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二十一条 公安交通管理人员必须模范遵守本办法。
对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裁决的,由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
的,由处罚机关或复议机关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街路”是指:吉林大街、解放路、中兴街、中康路、桃源路、哈达大街、遵义路、船营街、珲春街、松江西路、松江中路、顺城街、北京路、南京街、长春路。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成区是指:一九八三年经省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建成区,即九十九平方公里。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城镇机动车辆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公安局组织实施,并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1993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