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立帐户的管理规定(附英文)

时间:2024-06-16 11:41:4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6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立帐户的管理规定(附英文)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立帐户的管理规定(附英文)

1989年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

根据《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立外汇帐户的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确因业务经营需要,要求在境外银行开立帐户者,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企业所在地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开立。
二、前条所指“业务经营需要”,是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企业在境外有经常性零星收入,需在境外开立帐户,将收入集整后汇回境内的;
2.企业在境外有经常性零星支出的。该类帐户的收入应由企业自国内汇出;
3.由于业务上的特殊需要必须在境外开户的。
三、企业在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境外开户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1.由企业法人代表或董事会授权人签署并加盖企业公章的开立帐户申请书,申请书应包括开户理由、币别、金额、用途、收支范围、使用期限、拟开户银行及所在地等内容;
2.由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出具的企业按规定缴足资本的验资证明;
3.企业在境外设有代表机构和常驻人员的,须另附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
4.企业对境外帐户使用的管理办法。
四、企业在境外开户,应在其外汇收支主要发生的国家或地区开立。该地区有中资银行的,应首先选择中资银行;如属特殊需要,也可选择资信较好的外资银行。
五、企业对境外资金的收付,应有完善的、有效的管理;对资金的安全,应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
六、企业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在境外开立帐户。不允许将企业的资金转存到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帐户。
七、外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申请,应审定企业境外帐户的收支范围、帐户最高存款限额和使用期限等。
八、企业在境外开户应在外汇管理部门批准之后的一个月内,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已开户的书面证明。凡未提供书面证明者,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开户的文件自动失效。
九、企业境外帐户使用期限到期后三十天内,必须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供注销境外帐户证明,将余额调回国内,并提供开户行清帐单;如需延期使用境外帐户,必须在到期前三十天内,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十、各分局在批准企业开立境外帐户后三十天内,应将有关材料报送总局备案。
十一、企业应在每季度终了后十五天内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供开户银行对帐单影印件,并作资金使用情况书面说明。
十二、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外汇管理部门可区别不同情况,根据《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对企业进行处罚,并可撤销其境外帐户。
1.企业使用帐户超过了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的范围;
2.未能按时提供银行对帐单或外汇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3.未经批准擅自在境外开立帐户;
4.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十三、本规定解释权属国家外汇管理局。
十四、本规定自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起实行。

PROVISIONS ON THE CONTROL OF BANK ACCOUNTS OPENED ABROAD BY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Promulgated on March 1, 1989)

Whole Doc.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stipulations of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Enterprises with Overseas Chinese Capital, Whol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and Chinese-Foreign Joint Ventures",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are enacted to tighten control over the foreign exchange accounts opened
abroad by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rticle 1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
that wishes to open bank accounts abroad out of actual business and
operational needs shall apply for approval to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SAEC) or one of its branches or sub-branch offic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where the
enterprise is located; it may open such accounts on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granted.
Article 2
As used in Article 1, "actual business and operational needs" refer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cases:
(1) If an enterprise has regular receipts in small amounts abroad and
needs to open bank accounts thereto put these receipts together before
repatriating them to China;
(2) If an enterprise has regular disbursements in small amounts
abroad the receipts entered in such kind of accounts shall consist of
remittances from China by the enterprise; or
(3) If an enterprise has to open bank accounts abroad out of special
business requirements.
Article 3
In applying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for approval to open
bank accounts abroad, an enterprise shall submi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1) An application affixed by the enterprise's official seal and
signed by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enterprise or a person
authorized by its board of directors, stating the reason for opening bank
accounts abroad, the specific currency involved, the sum of money, the
usage, the scope of receipts and disbursements, the using period, the bank
with which the accounts are to be opened,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bank is
located;
(2) A certificate issued by a public accountant registered in China
confirming that the enterprise's capital has been fully paid up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3) The document of approval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if
the enterprise has set up a representative office with resident personnel
abroad; and
(4) The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its bank
accounts abroad.
Article 4
The enterprise shall open it accounts abroad with a bank in the
country or region where its foreign exchange receipts and payments mainly
occur. Priority shall be given to Chinese-owned banks, if there is any
there; a foreign bank with good credit standing may also be chosen if
there is a special need for this.
Article 5
The enterprise shall maintain complet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ver its
receipts and payments abroad and shall adopt effective managerial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its funds.
Article 6
The enterprise must use its own name in opening bank accounts abroad
and is not allowed to transfer its funds to the accounts of other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Article 7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shall examine an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receipts and disbursements to be covered by the enterprise's bank
accounts abroad as well as the deposit ceilings and the using period of
these accounts on the basis of the enterprise's application.
Article 8
The enterprise that opens bank accounts abroa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shall submit to the said authorities,
within 1 month after the approval is given, a written certification
certifying that the accounts have been opened; otherwise, the document of
approval from the said authorities will become invalid automatically.
Article 9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expiry of the using period of its bank
accounts abroad, the enterprise must submit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a certificate confirming that these accounts have been
cancelled, and must repatriate the balance to China, together with a
statement of account from the opening bank; in case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extend the using period of its accounts abroad, it must apply in
writing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within 30 days before the
expiry of the using period.
Article 10
The SAEC branch office that has approved an enterprise's application
to open bank accounts abroad shall submit the relevant data to the SAEC
for the record within 30 days of the approval.
Article 11
The enterprise shall submit photocopies of the opening bank's
statements, together with a statement of fun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Article 1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nalty of
Offenses Against Exchange Control" and on the merit of each case,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may impose penalties on an enterprise and/or
revoke its bank accounts abroad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cases:
(1) If the enterprise has exceeded the scope approved by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in using its bank accounts abroad;
(2) If the enterprise has failed to submit on time the bank
statements or other materials required by the exchange control
authorities;
(3) If the enterprise has opened bank account abroad without
authorization; or
(4) Other acts in violation of these Provisions.
Article 13
The right to interpret these Provisions resides in the SAEC.
Article 14
These Provisions shall go into effect on March 1, 1989.


关于贯彻《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推进建设系统普法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贯彻《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推进建设系统普法工作的通知



建法[2002]22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部直属各单位、各社会团体:

  为切实贯彻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建设系统“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建设系统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推进学法用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

  二、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领导干部是建设事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对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建设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部机关要采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探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考试考核制度。要把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和考试考核结果以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对于不学法、不懂法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考核工作,要逐步建立拟任岗位前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和任期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切实提高建设系统干部依法行政水平。

  三、制定计划,保障实施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和社会团体要按照建设系统“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意见》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建设领域法律知识,同时应当及时将新颁布的与建设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学习计划。

  《意见》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包括: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论述;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关世贸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法律知识学习应以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中宣部和司法部编写的“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基本教材。

  建设领域法律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法律知识;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方面的法律知识;住宅与房地产业方面的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学习应以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编写的建设系统“四五”普法指定教材《建设法规知识读本》为基本教材。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工作性质和专业特点,结合地方性法规有重点地学习建设领域法律知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切实承担起学习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考试考核等日常工作。

  四、建立健全学法制度

  在学法用法工作中,部机关和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起到表率作用。要建立法制讲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集中讨论、分析重大案例。要充分发挥法学专家、法律顾问的作用,立法、重要决策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都应听取法律专家的意见。法律知识学习要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每年自学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要建立法律培训制度,定期举办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脱产培训班,法律知识培训应注重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学法考核制度

  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资格考核制度。对新上岗的执法人员,未经建设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不得申领执法资格证书;对于已经领取执法资格证书,但未通过建设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的,要责成补考,补考不合格的取消其执法资格;对执法证书要实行年检,已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的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新颁布的建设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考试,对于法律知识培训达不到规定时间和内容要求的、考试不合格的、有违法执法行为的,年检结论为不合格。对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应当予以辞退。要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学法考试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中,法律知识考试内容不少于全部考试内容的20%。

  六、加强监督,确保实效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调动领导干部、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推进建设系统的普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九月四日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浙江省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计划项目”)立项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根据《杭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立项工作主要包括《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重点领域年度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的制订与发布、项目受理、专家审查、联合审查、行政决策、项目公示、签订合同等程序。项目实行专家审查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遵循科学决策、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三条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负责组织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

第二章 《项目指南》的制订与发布

  第四条 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在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接受社会各界建议的基础上,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指南》的起草工作。

  第五条 《项目指南》草案经局业务处室与局计划财务处(以下简称“局计财处”)共同协商、修订后,报分管局长审核。

  第六条 局计财处根据《项目指南》审核意见进行再次修订,形成下年度的《项目指南》,报局务会议审批后,于每年6月底前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章 项目受理

  第七条 项目征集采取主动设计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

  (一)主动设计是指市科技局结合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通过调研提出选题意向,并组织相关单位起草《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主动设计项目建议书》。主动设计项目原则上为招投标项目。招投标项目参照浙江省科技厅《关于〈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试行)》,并结合杭州市实际实施。

  (二)公开征集是指市科技局通过发布《项目指南》,接受社会申报的项目。

  第八条 申报项目由市科技局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受理。中介机构按照申报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受理形式审查,并对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进行分类、建库。

第四章 专家审查

  第九条 专家审查包括专家评估、评审、咨询。进行专家审查的项目必须已通过受理形式审查。

  第十条 建立由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审查专家库。专家审查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按照所申报项目的学科领域,市科技局从所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同行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若干名,组成专家评审组。

  第十一条 采用专家独立评估、评审的方式进行专家审查。专家组按照《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专家审查表》(附件一),就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方案、项目承担能力、经费预算和安排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立项评估、评审,并提出具体的书面评估、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对评估、评审结果有较大争议的项目,可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补充审查。

  第十三条 参加计划项目专家审查工作的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具有对国家和项目申报单位(个人)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客观、公正地对项目进行审查;

  (二)对审查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的经济、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

  (三) 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四条 为保证计划项目专家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 专家所在部门申请的项目;

  (二) 专家家庭成员或亲属为所审查项目申请部门的负责人;

  (三) 项目负责人事先因正当理由而正式要求回避的专家;

  (四) 其它有利益关系或应当回避的情况。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尊重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对此给予保密。专家对所审查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不扩散的责任和义务。专家若有违反本实施细则有关条款规定的,市科技局有权取消其资格,并由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 市科技局将定期对参加专家审查工作的专家进行考核,对其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不断予以充实调整。

第五章 联合审查与行政决策

  第十七条 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根据专家审查结论意见,结合杭州市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申请单位的情况,对专家推荐项目进行初审。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组织市科技计划项目联合审查小组(以下简称“联审小组”)对拟推荐项目进行联审。联审小组由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市政协经科委,市计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农业、工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归口管理部门的领导,科技界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局领导和局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联审过程邀请新闻单位代表参加。

  联合审查原则上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拟推荐的重点项目,必须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答辩;拟推荐的主动设计项目,由提出该项目的业务处室进行答辩;拟推荐的一般项目,联审小组根据实际需要随机抽取,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答辩(参加答辩项目数为拟推荐项目数的10~20%)。联审小组按照《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联合审查表》(附件二)分别就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主体承担能力,产业化前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评审。

  第十九条 按照专家审查意见(权重为60%)和联合审查意见(权重为40%),局计财处对拟推荐项目进行统计汇总,经局专题会议和局务会议讨论后确定立项计划。

第六章 项目公示

  第二十条 市科技局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发布立项项目和承担单位(个人)名单,并实行公告异议期制度(异议期为两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局计财处对经公告无异议的项目进行统一编制,经分管市长审定后,召开市科技计划会议,下达年度计划。

  第二十一条 立项审查未通过的项目,市科技局将在项目立项结束后,书面通知申请单位(个人)。

  第二十二条 市科技局监察室受理社会对计划项目有关问题的投诉,并对立项或实施过程中有重大争议的项目进行调查,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有关机构、人员在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管理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行为,提出行政处分意见;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签订合同

  第二十三条 在立项计划下达半个月内,局各业务处室负责通知项目承担单位(个人)签订计划项目合同书,并办理拨款手续。

  第二十四条 市科技局建立计划项目数据库,加强对计划项目的管理,并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实现科技计划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一个月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